每个人都与急诊科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不过很多人对急诊科的概念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把急诊科当做挂号方便的普通门诊,得了小病慢病也去凑热闹。那么,急诊科和普通门诊究竟有什么不同?哪些情况去急诊科就医最合适?
现状
就诊误区多真正急诊患者占少数
走访中了解到,对于急诊科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家住东郊的吴女士认为,病情严重时应该去专家门诊,如果是一些不严重的小病,就去看急诊;家住南郊的刘先生则表示,普通门诊人特别多,为了挂号方便一般就会选择挂急诊。还有人则将急诊当做二十四小时门诊,白天不去看医生到了晚上才去医院挂急诊号。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门诊的病人,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急诊科病人,这类病人需要在急诊科做紧急救治,延误救治时间很可能就会危及生命安全。而事实上,由于大家对急诊科产生误解,真正的急诊病人在各大医院的急诊科也只是占到一部分,而且越是综合性医院,这种情况表现得越明显,分析对症诊疗不可盲目看急诊。
急诊不同于普通的门诊,它是危急重症的接诊场所。急诊科的检查手段、治疗手段以及相关药品都针对危急重症的救治来设置的,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也是和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相结合的,他们是急救领域的精锐力量,相对普通门诊,他们的相关经验和学识要高很多。因此,如果普通的感冒、拉肚子或者其他普通的慢性病就去急诊就医,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医生对病情做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从他人角度而言,不仅是对正常急诊医疗资源的一种占用,也不利于对危重病人的救治。
医疗行业隔行如隔山,急诊科大夫不同于普通门诊大夫,对一些专科疾病的诊治不可能像专科大夫那么到位,因此,挂急诊号前一定要考虑个人情况,合理选择。
建议突发“急”症六类患者需挂急诊
那么究竟发生哪些情况时需要挂急诊科?发生以下六类情况时,应该迅速挂急诊科:
1.高热它是最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一般腋温在39.1~40℃则称为高热,41℃以上时则称为超高热,造成高热的原因既有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有非感染性疾病。
2.心脑血管疾病突发是最易造成死亡以及各种后遗症的急症之一。一旦发生,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发生死亡的概率很大,因此,一旦出现喘憋、胸痛、短暂晕厥、头晕等情况时,务必要及时送急诊。
3.急性创伤既可以造成软组织伤害、骨外伤,也可以伤及内脏甚至颅脑。造成急性创伤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交通事故、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打扭伤等。
4.急性中毒跟吸入、服用或者接触毒物有关,比如工业原材料、农药、动植性毒物、食物性毒物等,多起病急骤,病情严重,中毒后表现也各不相同,可表现为急性皮肤症状、呼吸急促甚至昏迷等。
5.急性腹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常见的有腹膜急性发炎,通常由胃、肠穿孔所引起,还有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尿道结石、胆结石,甚至急性中毒引起的症状等。
6.急性呼吸困难也是急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心衰、急性肺栓塞、气道异物等,另外喉、气管、支气管等部位的炎症、水肿等。
除以上六类紧急情况外,所有新发、突发的疾病,尤其是在病情不明确时,都建议先到急诊就医。相反,慢性病患者、病情不紧迫、不严重的患者最好去专科就医。
提醒“先抢救后治病”是急诊科特点
急诊科往往不以“先来后到”的顺序接诊。“门诊基本是按照挂号的顺序接诊,急诊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来接诊的。”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跟急诊科的接诊原则有关,并非急诊的大夫要故意怠慢其他患者,急诊主要是针对的危急重症患者,因此遇到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时,当然会集中人力来抢救危重病人。
“先抢救后治病”是急诊科的最大特点,抢救病人生命是急诊科医生的第一任务,谁的病情最严重就先抢救谁也是所有急诊科医生所需遵循的抢救原则。如果像普通门诊一样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接诊,会直接耽误很多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危害到生命。
解释急诊分诊制
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急诊科全年全天开放。而且为了确保工作效率最大化,根据病情危急程度,急诊科往往实行分诊制。比如,红色标志的患者大多为濒危人群,需要马上处理,否则就有生命危险。黄色标志大多是危重人群,也需要紧急处理,但并非需要马上处理。绿色标志的患者需要处理,但可以等待。通常,急诊科大夫在接收到病人后,会及时地进行分诊,经过初步评估后,通过最基本的处理,稳定生命体征后,再将患者分流到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等不同的专科,如果病情危急,一些医院还实行了总值班制,可以让患者在不挂号、不缴费的情况下率先对其进行紧急救治。
版权所有:重庆瑞康宏仁医疗 渝ICP备17013406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902000255号 技术支持:派臣科技
重庆宏仁一医院网站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均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及著作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重庆宏仁一医院对此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